“以桥为眼”——中外著名摄影家“桥”见贵州多彩如虹

信息来源 :  宣传工作部 作者 : 周云霞 左媛 发布时间 :  220次阅读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3万余座桥梁飞架黔贵大地,将贵州变成了“世界桥梁博物馆”,桥梁已成为多彩贵州与世界交流对话的一张亮丽名片。

启程·架起友谊之桥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4月24日,一场以“中国建设者——贵州桥梁篇”为主题的中外著名摄影家拍摄宣传花江峡谷大桥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

1.jpg

此次拍摄活动邀请到法国著名摄影家格雷古瓦·戴高乐领衔担纲,中国摄影家朱宪民、樊振寅、朱珩共同参与。活动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35图库图纸大全联合主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直属协会、法国文化交流中心、法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和五洲传播中心、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与支持。

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代表,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现场分享了新时代贵州公路桥梁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和贵州交通的沧桑巨变。“我诚挚邀请大家到多彩贵州,用手中的镜头和心中的期待,一起桥见贵州、桥见奋斗、桥见友谊!”贵州交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泉诚邀中外摄影名家和广大媒体朋友,走进多彩贵州,亲身感受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

2.jpg

“我从小就非常憧憬中国,父亲经常会给我讲中国的故事,这鼓励了我多年来一直用镜头记录中国,我对此次拍摄感到非常激动,我也知道贵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对即将开启的第二次贵州之行69岁的戴高乐充满期待。

在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中,中外摄影家们将前往贵州交建集团建设的花江峡谷大桥、牂牁江大桥、乌蒙山大桥、六枝大桥等多座世界级桥梁建设现场,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贵州“万桥飞架”这一人间奇迹,创作的作品也将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展出,为中法建交60周年增添两国友谊和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

黔行·走进贵州交建

中外著名摄影家采风团到达贵州第一站:贵州交建集团。

3.jpg

走进贵州交建集团企业文化馆,映入眼帘的是北盘江大桥、平塘大桥、花鱼洞大桥的图片,这三张桥梁美图吸引了采风团成员们的注意。当得知在世界前100座高桥中由贵州交建集团建设的有24座,在全国9座荣获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的桥梁中,贵州交建集团占了3席,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摄影家们认真观看了交建集团关于投资建设、施工足迹、重点工程、国际奖项等展陈内容,详细了解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情况,对以贵州交建人为代表了贵州交通建设者,不畏艰难、精益求精,攻克建造环境复杂多变、传统工艺无法施展、生态环境脆弱等世界性难题,为贵州引领世界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深深的敬佩。

4.jpg

在交流座谈会上,交建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周建华、韩洪举向采风团一行分别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和桥梁建设情况。

“在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修路架桥非常不容易,贵州交建集团做出了重大贡献,你们也是代表国家做着战略发展的‘摄影师’,贵州的桥梁就是中国的故事,就是中国的品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原文旅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女士在交流中感慨道。她希望,此次中外著名摄影家们采风活动,不只要拍桥,更要拍摄为建桥做出重要贡献的建设者们,既要拍超级工程也要记录人文景观,用镜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戴高乐表示,这次贵州之行可以直观的看到中国发展,桥梁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符号,期待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同时在中法之间搭建友谊桥梁。

“今天的交流很受感动,这次拍摄活动非常有时代意义,我们要记录桥梁风光和一线建设者,他们值得歌颂和赞扬,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为贵州桥梁留下美好的影像”,对即将开启的采风之行著名摄影家朱宪民充满了信心。

5.jpg

见证·记录人间奇迹

G320线花鱼洞大桥位于红枫湖国家级景区和贵阳市水源保护地,为了将对环境和水源的影响降到最小,建设团队创造性提出了“利用旧桥建新拱、采用新拱拆旧桥”建设方案,让桥梁实现了旧桥混凝土100%循环利用、钢材100%回收,真正实现“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废料再利用”。摄影家们为贵州桥梁建设者提供的这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方案”感到惊叹。

在花鱼洞大桥旁还坐落着两座大桥,当得知相邻的这三座大桥分别由三代贵州交通人建造时,摄影家们迫不及待地拿出长焦镜头对准它们。

“修左边这座的是修中间这座的徒弟,修右边那座的又是修左边这座的徒弟,40余年代代相传,真是难得的人间奇迹!”81岁的中国著名纪实摄影艺术家朱宪民先生感慨,通过拍桥他不仅捕捉到了工程师们创作在高山峡谷间一幅幅伟大的作品,更“桥”见了贵州发展的速度和变化。

在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现场,摄影家们乘坐电梯到达主塔塔顶,走上猫道感受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桥”的独特视角。

6.jpg

“我从没看到过这么大的桥梁,如此庞大的工程和它的建造技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建设者们各尽其职完成了很多艰难的工作,都为能修建世界级工程感到自豪,为此我非常钦佩”,戴高乐激动地说。

抵达纳晴高速乌蒙山大桥现场,摄影家们看到了由项目自主研发的大吨位、无塔架、可横移式缆索吊装系统正在进行左幅左肋中间节段3吊装施工。对于拍摄人物纪实摄影经验非常丰富的朱宪民而言,大桥建设者们的工作场景是不能错过的精彩特写,“大桥建设者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持认真、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远望叠加在一起的悬索桥阿志河大桥和即将建成的乌蒙山大桥,宛如一只眺望远方眼睛。采风期间,让摄影家樊振寅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走一座桥看一处景,贵州的桥也在看风景,“能在如此复杂的地质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建设出这么多座世界级大桥,留下如此'出片'的风景,为卓越的工程师们点赞!”

牂牁江上,摄影家们现场见证了牂牁江大桥合龙的重要时刻。对于戴高乐而言能拍摄到世界级工程的重要节点是非常难忘的经历,“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很荣幸能够看到建设者们共同庆祝的画面”。

7.jpg

采风活动最后一站,摄影家们来到六枝大桥观景台,项目总工程师详细介绍了大桥结构特色、施工工艺等情况,摄影家们通过各自的视角,用镜头记录了这座拥有“四个世界第一”的大桥。摄影家朱珩在现场寻找独特角度,运用桥梁自身的线条和几何造型构图,使镜头下的这座空腹式连续刚构梁桥充满视觉张力。

山水有界,文化无界。从秦开“五尺道”到汉通“西南夷”,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从法国到中国,摄影家们通过手中的镜头和艺术的创作记录了有形的“贵州桥”,也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为讲好贵州交通建设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深化交流合作搭建了无形的“友谊桥”。